阅读心得:模式化工作术
书名:模式化工作术
作者:信太明
译者:王蕴洁
ISBN:978-986-216-689-5
本书开宗明义地就说「模式化工作术」具有「效率性」、「生产力」、「正确性」、「非属人性」。首先,在效率性上,只要有范本可循,就不必每次都从零开始,也无须一再地重新回想,工作效率自然可以提高。其次,于生产力上,只需花费25%的时间就可以解决75%的例行公事,而剩余75%时间,则可投注在25%的高附加价值业务。第三,正确性上,一旦模式化,即使忘记也没有关系,因为记忆已经以模式的方式保存下来,随时可再度使用。最后,在非属人性中,只要为工作订下一定的作业模式和标准,就可以放心把工作交给别人,不管由谁来执行,都可以达到一样的效果。以上就是本书的重点。
在我读完本书之后,我发现该书的模式化工作术,跟软件工程有极大相类似的概念。模式化工作术的效率性跟非属人性,谈到的就是将例行的公事制作成检核表,因此下一次在遇到相同的例行公事,只要将检核表拿出来,逐一确认是否有完成即可,不必重新再思考该如何做。这一点跟软件工程的程序代码再利用(reuse)一模一样。除此之外,即使这张检核表交给别人来执行,执行者也只需要依照检核表行事即可,所完成的效果是不会有差别的。这一点也是跟软件工程的程序代码再利用相关。此时,就要来探讨如何建立这些模式呢?就像软件工程有许多方法学,来建立可再利用的程序代码一样。
本书提出几个方法来建立工作模式化。首先,要有目的,因为缺乏目的的模式化将无法持续。其次,纪录是模式化的第一步,有工作的纪录过程,便可以抽出重要的部分作为模式化。第三,将工作模式化的三个模式,分别是以「5W2H」厘清工作的目的;将达成目的的必要要素按「时间序列」或是「大分类/中分类/小分类」加以分类;将分类的项目写成检查表或手册,分别填入有效的方法,注意事项,自己经历过,或是纪录,保存下来的见解或诀窍。无论做甚么事情都必须明确的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如果没有明确的目的,就无法采取有效的行动。「5W2H」及是Who、Where、When、Why、What、How、How much,只要整理出这些事项,在模式化时,就可以减少错误。时间序列可分为「时间轴流程」、「进度的流程」,时间轴流程可以这样描述:「预约取得日、三天前、前一天晚上六点、当天早晨、等」,进度的流程可以这样说明:「预约确定、确定需携带物品、准备、确认、等」。除此之外,以「大分类/中分类/小分类」的方式,分别的案例为「大分类:数据、文具、其他;中分类:数据有既有数据、文具有笔记、其他有钱包;小分类:数据是现成的数据」。除此之外,本书作者也支持将模式化工作IT化,也就是透过科技的方式,来增进模式化工作的效率。例如:透过定型的书函范例,减少文书制作的时间。使用电子行事历统一管理行程。利用手机的备忘录累积创意的点子。
此外,作者认为很多事情都可以模式化,像是身体状况已模式化管理、提升学习效率的模式、帮助你做出决策的模式、加班增加时地检讨模式、活化公司内部沟通的模式、提升员工干劲的激励模式、可以消灭集体加班的模式、解决上司特有烦恼的模式。对于会议,作者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会议不得多于六人,团队也要以六人为单位。虽然作者并没有引用研究来印证论点,但他认为如果想要针对一个主题畅所语言的讨论,六个人已经是上限。当七、八个人七嘴八舌的时候,很容易就分为两组讨论,讨论内容也会偏离主题。
本书有许多作者自己本时实践模式化工作术的表格,供读者参考。作者不仅提出自己的论点,并且提供实务经验。让读者相当容易了解,先不提这本书的论点,光是理论与实务并重,这点就是非常好的写作方式。很多成功学的书,大多都是提出理论,然后引经据典,引用别人的研究来支持自己的论点。可是实务上呢?作者自己实际的案例呢?作者有没有实务上的实践自己的论点呢?作者能否提供自己实践论点时的数据供读者参考呢?本书就有这些实务案例,这更有利于读者学习或参考。
再来谈谈模式化工作术,一开始我就提出该书「模式化工作术」的基本精神,跟「软件工程」非常类似。当我读完本书后,有一种体会,也许我可以拿「软件工程」的概念,来管理我的工作。而不是只能应用在开发或设计程序上。不过,「模式化工作术」这本书,比较接近生活,毕竟这本来就是作者为了管理公司及自我,而想出的一种成功法则。我很推荐这本书,这本书的概念是很不错的。但是跟这世界上所有的概念或理论都一样,空有想法没有行动或执行,那一切都是空谈。所以读完本书后,我就将「模式化工作术」书中,适合自己的部分,加以实践,到目前的成果相当好,我会持续地以「模式化」的方式去做工作或处理事情。因此,我很乐意推荐本书。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