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論文的方法
尋找論文問題
閱讀論文可以增長智慧,並且從前人的研究中獲得新的思維,然而要獲得創新,就必須對於前人的研究提出質疑的態度,這也就是『尋找論文問題』。每一篇論文、每一段演講都會有矛盾或是不合理的地方,這是『創新』的最佳途徑之一。
論文可以分為『應用性』以及『非應用性』兩大類,應用性的論文可以作為學理上的研究以及探討;而非應用性的論文將會成為思維上的基礎,並且成為『理論』的機會較大。
尋找論文問題第一步就是『印證』,所謂印證就是驗證該篇論文所提出理論、說法、方法是否合理可行。閱讀論文時並不可以完全接受該篇作者的思想,也許在陰錯陽差之下,該篇論文有可能做出錯誤的結論。因此接下來我們就要『探索』,探索該篇論文沒有想到或做到的部分,這也許將會成為您的思考方向,每篇論文多少都會因為所謂的『研究範圍』、『研究前提』而設限。所以這就是要探索的原因之一。而後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我們必須要能夠『描述』出論文的內涵,因為能夠描述才代表您有所體悟,所以描述是表達您對於該篇論文的認識程度。描述之後,我們要具備『解釋』的能力,解釋甚麼呢?解釋不是為該篇論文作辯解,說它一定是對的,因為研究者並非是您自己,所以要解釋的部分,就是『解釋』論文的思想、方法,是如何構成以及運作的,就算該篇論文的作法會造成錯誤,您也無須因為該篇論文是出自某位名家之手,而加以辯解,因為您不是律師。您可以直接解釋他這麼作會造成您認為錯誤的結果原因。最後,要能夠『預測』,預測可非是占卜,要預測研究可能的發展方向,這也就是更加確立研究的動機以及目的,還有未來可能的結果。以便於考量您是否要針對這個主題繼續進行探討。
評論文獻論文
評論文獻或是論文之前,最重要的資訊就是『出處』。出處是指該論文的生產,要注意的事項是『作者、機構』、『日期、時間、年份』、『會議、研討會、來源』、『研究性質』。首先要調查『出處』的用意就是了解該論文的歷史背景資料,這是相當重要的。『作者、機構』並非是看哪位名人之手,而是了解研究者本身的專長,以及目標,或者是連絡方式。『日期、時間、年份』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有些研討會所出產的期刊論文,審查時間可能超過一年以上,這代表著這篇論文早在一年以前就已經完成了,所以已經不是最新穎的技術,該研究者可能還有更有突破性的想法或研究。大部份需要審查至一年以上的論文期刊是屬於國際性的,而審查時間較短的也都有數個月之久,大部份是屬於會議型的研討會。也就是當您在閱讀的同時,已經不是『新聞』了。『會議、研討會、來源』這個部分比較不重要(個人認為),因為一篇有價值的論文出於哪一個產地,其實只是投稿者的問題,但是要注意的一點是該『產地』的委員專業為何?因為審查委員將會決定論文是否被接受,因此專業程度會影響著論文的程度。『研究性質』要能從摘要以及前言或者序言,就能分析出該論文是屬於量化研究、質化研究、量與質化研究、民族誌研究,這是決定您要如何研讀該論文的方式。所謂『量化研究』就是純粹以統計的觀點來看該主題,因此會漏掉質化所帶來的影響。『質化研究』純粹探討質化的形式,是屬於分析型的研究方法,可以補足純量化的迷思,但卻有時包含個人主觀的意念。『量與質化研究』這是相輔相成的研究方法,可以互相印證,但也會互相矛盾。『民族誌研究』這是研究領域中最難做的一種研究方法,但所帶來的成果卻是值得尊敬且重視的,研究者必須最少長達六個月以上與被研究者(被研究主題相關事務)相處在一起,形影不離的觀察記錄分析,而這還是最基本的方式。一篇正常的民族誌研究法至少要長達十八個月以上的觀察,才能產出論文。因此這種論文的研究精神實在值得敬佩。以上只是針對論文作『身分識別』而已。
接著才進入到開始評論的階段,評論的方法有『批判』、『資料來源』、『程度』、『分析』、『結論』。一開始藉由『批判』去質疑該論文所遺漏或不合理之處,作初期的思考。而後注意『資料來源』的正確性、範圍、客觀或主觀、第一手還是第二手,資料來源是非常重要的一點,有問題的資料再如何的去分析都是錯誤的。『程度』在這裡代表著該論文研究的深度,而非研究者的學歷程度,研究者花費多少的功夫去做研究,使用多少的方法去做驗證,嘗試多少的思維去作推論,這都會代表該論文的深度。『分析』首先要分析自己的立場,您自己的立場是否能保持客觀呢?或者您主觀的認定某些方法是不值得探討的,因而直覺上發生問題。在確立了自己的立場之後,才開始分析該論文的立場。『結論』在這裡個人建議,評論文獻或論文的結論,不是直接斷定好或壞,畢竟我們不是在法庭上論斷,個人認為『結論』的重點在於總結之前所有的思緒,最後作出有條理的解釋,並且舉出優缺點即可,更深入一點還可以用SWOT去分析。『結論』的評斷方式有些學者的方法與我有所不同,有些學者認為要能評斷出這是否是一篇好的論文才是重點,以及該論文是否符合標準。這一點就留給讀者們去選擇思考了。
『引文、參考』在學術領域中,千萬別忘了前人的貢獻,您的思考是透過不斷累積前人智慧,在加上自我獨特的分析而產生的思考。因此您若有引用任何人的想法,請明確的列出。就算您是天才,自認為這是獨樹一格的評論,全世界無人能有您這種獨創。個人建議您參考一個範例,就是『賽局理論』論文的引文寫法,該作者為約翰‧納許,是諾貝爾得主,他是個數學奇才,該理論的貢獻就是解決美蘇冷戰、拍賣競標…等等國際重大問題。並且研究他的理論後人,也都陸續獲得諾貝爾獎。這位約翰‧納許所提出的『賽局理論』的確是獨樹一格,史上少有的完全獨創型的博士論文。但就算怎麼厲害,他的引文還是寫了一本書的名字。他的意思是說:『您必須先看懂這本書之後,才會看得懂我的論文。』這代表著就算是天才、奇才,他的知識還是必須經過前人智慧的累積,才有可能創造。因此『引文、參考』個人認為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怎麼研究論文
這個主題可以寫成一本書,甚至還不能包含完整,甚至於是無解的題目。本人建議閱讀輔仁大學理工學院院長連國珍教授於1992年5月,在資訊工程系所發表的一篇文章『博士之路』。這篇文章專為大學生以及研究生所撰寫,其中指出許多研究上的迷思、盲點以及問題。對於有志於往學術研究道路上的學子有方向性的建議以及指引,是一篇非常有建設性的文章,值得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