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時間管理


作者:賴岱佑
標題:時間管理



這篇是為辛苦程式設計者所寫的文章,我們假設這樣定義,程式與心靈透過邏輯所產生出來的結晶,就叫做「系統」。因此與心靈在某種程度有著關連,首先人所皆知的生理時鐘,這是生為人所無法避免的一種天生循環,若要改變這種循環可能要經過幾百萬年的演化才有可能,因為演化的速度相當慢。作者曾經是個超級夜貓族,可以好幾個晚上不睡覺,熬夜寫程式,寫到腦袋幾乎麻木了,出去想買個東西吃,結果在自己家裡附近迷路。這就是過度熬夜的下場,可是許多程式設計師都比較喜歡在夜間工作,第一理由首推夜晚比較有靈感,第二安靜,第三可以放輕鬆的做。這些理由幾乎都與身心需求相關,難道寫程式就必須熬夜才能獲得以上的需求嗎?這不是和生理時鐘相違背嗎?如此忙碌的工作很容易老化,對於肝、腎等器官傷害非常的大,而且熬夜的時候難免吃消夜,本來胃腸晚上須要休息保養,反到加速運作,長久下來真的不是一件好事。
但要如何獲得這三項身心需求?以滿足寫程式的條件呢?依照筆者的經驗,筆者以往就是違反生理時鐘,長時間下來結果免疫力系統降低,幾年下來有一天突然的了顏面神經麻痺,而這種病好發於過度疲勞者身上,雖然經過一年多的治療慢慢康復,但是至今在微笑的時候,仍可見到一邊高一邊低的尷尬臉型。因此筆者苦思另外一種工作模式,加強時間管理,以避免再次受害。
首先廣讀有關時間管理的書籍,甚至研究到關於大腦運作的機制,要寫好程式,筆者首推身心滿足,為有身心滿足的條件之下,才有清醒的頭腦,用不完的精力,進而創作出佳作。
身理需求上,必須滿足一切身理要求,也就是說身體健康,而且在不飢餓、不飽足的情況下,手邊有至少有一杯水,這看似簡單,但卻是有其理由,飢餓及飽足都會使得血液集中到胃部,影響腦部血液的流量。而隨時補充水分是因為一般工作環境都是在乾燥的冷氣空調環境,除了加濕的效果之外,隨時補充水分,對於身理需求是一種調劑的作用。而且常喝水還可以代謝有毒物質,幫助毒物排出。程式設計師一般而言最喜歡喝咖啡,筆者以前也是一天要喝十幾杯的咖啡,結果越喝越猛,反到腦袋不清楚,而且有上癮的情形出現,這不是個好現象。除了骨質容易流失之外,對於咖啡的免疫力提高,常常喝一口氣要喝好幾杯才會滿足。至今筆者已經戒掉對咖啡上癮的情形,一天只喝兩杯咖啡,有時一天只在清晨喝一杯咖啡,反倒覺得腦袋清晰許多。不會一直念著咖啡。茶是一種好選擇,由其是綠茶,除了有抗氧化物之外,可以幫助延緩老化,並具有抗癌,代謝輻射的效果,但究竟要喝多少茶,才能夠感受到效果,這可能必須詢問專業醫師的意見,筆者只是就書籍研究的資料跟讀者們報告。
此外在心理需求上,大家最希望的就是保持一個清晰的腦袋,這是一致的希望,筆者也在這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除了研讀許多腦部運作的書籍之外,對於心靈的研究也不在少數。最簡單的步驟就是依循生理時鐘建立起時間管理,因為天生的系統,你要去改變它,必會造成一些破壞。與其要有衝突,不如退而求其次,重新檢視時間管理,這樣要好得多。首先必須承認,一般程式設計師的確因為在夜間工作,能夠比較容易獲得身心滿足,進而創造出短期效率,為何是短期效率呢?綜觀熬夜的方式,長期而言對於身體傷害非常之大,常常變成未老先衰。因此筆者的建議是提早睡眠時間,提早起床工作。筆者患病後至今每天十二點睡,約四五點起床,就保持如此的循環,因為四五點的時候,其實也是可以滿足身心需求。若有事情真的很急著趕,在睡前心中默念明天要起床的時間,久而久之就會鍛鍊成生理時鐘,就如同筆者現在再寫的這篇文章,就是今天三點半起床開始撰寫的。而且腦袋清晰的情況下,工作效率相當好,文章書寫的很順利。當然您也可以提早時間睡覺,提早時間起床,依照筆者的經驗,大約一個月的固定模式之後,生理時鐘就會形成,就不會有剛開始起床昏昏沉沉的感覺。還有夢境也是個問題,人會作夢就是代表在淺睡期,其實腦部並沒有停止運作,因此醒來的時候並不會完全清晰,要避免做夢,除了可以請醫師幫忙外,在睡前使用冥想的方式入睡,這是有相當大的幫助。儘量告訴自己由頭到腳的放鬆,由腳到頭的放鬆,放鬆之後保持空,此時會有許多雜念出現,這時候提醒自己,這些事情沒甚麼大不了,醒來再做,身體最重要。當然您也可以用您認同的方式,目的只是要用潛意識的方法,讓自己能夠安穩的入睡。只要能夠熟睡,其實短暫的兩三個小時,其效益遠大於不安穩長時間的睡眠。這是有經過學者研究的結論。
接下來,就是遇到困境的解決方式,每天至少要規劃半個小時的無所是事,這是必需的,就甚麼事情也不要做,發呆也好、走來走去也好、聊天也好、運動也好。這是為什麼呢?我們一直在尋求靈感的來源,而靈感是藉由腦袋中不同神經連結而產生的,當我們一直處在既有的邏輯思維時,而這種思考方式無法解決眼前的問題,最好的方式就是嘗試不同的思考連結,來加以突破。而腦袋其實再脫離固定思維之後,會自動產生不同連結,因而靈感就會產生,這些不同連結是因為人腦是跳躍性的思考模式,當他遇到任何東西,都有可能跟毫不相干的東西產生連結,進而創造出靈感,因而人會有無限潛能,就是依靠這顆大腦。其妙的這種連結是腦部自動運作,不需要你加以控制,也就是當你轉換思維環境之後,再回來審視問題,你就很容易產生不同的連結,進而找尋解決問題的可能性,而並非一直鑽牛角尖。筆者親身經歷就是開發程式時遇到系統廠商提供的元件是有問題的,而且經過許多國內外程式設計師反應該問題,仍舊無解。但是結案日在急,除非提早退回訂金,解除合約;否則就是一定要解決這個問題,筆者就透過這種方法,解決了這個難題,在解決之前查閱相當多的資料,大約有115000筆相關資料,仍舊沒有人可以解決,而透過思維轉換,產生後的靈感,卻幫助了我順利的結案。因此推薦給大家。
對於事情優先順序是在許多工作管理書籍及研討會上的必要項目之一,很多對於優先順序的方法不勝枚舉,但是筆者專注於寫程式遇到的優先順序而提出看法,當我們透過任何一種方法去安排事情的優先順序之後,就是要達成目標完成使命。這是必要的一種思考,否則安排完之後就不了了之,那又何必安排呢?當然事情一定不會像原先規劃的那麼順利,程式寫到一半可能會卡住,這時候怎麼辦呢?筆者建議依照優先順序規劃的項目,從中挑選出核心的部分,以及困難的部分,利用模擬法將這些耗時間的苦工,先模擬出預設的結果,這代表著你可以很順利的繼續完成程式,並且有初版的展示作品,因為我們就是認定一定可以完成程式的使命,所以先採用模擬的資料結果,也是沒有關係的,回頭再來繼續開發較核心較困難的部分,進而將整個流程完整的結合起來,這樣反倒有助於工作的效率,而並非真正的那麼無法變通,一定要一項一項的完成。而且用模擬法的方式,讓你很容易看到程式完成的樣貌,進而幫助了解整個系統概觀,加速生產力。
計畫要清楚易懂這是非常重要的,有些人花了許多的時間與精力去計畫要完成的事情,寫的長篇大論,卻面臨無法執行的窘境,這多划不來。因此計畫要寫的非常容易了解,簡明扼要是最好不過了。透過電腦的幫助,有相當多的軟體可以協助,例如:MS ExcelMS OutlookMS Project、等等。筆者最常用的就是Outlook,因為它可以跟筆者的手機同步,讓筆者可以很放心的在PC上安排工作,然後由手機提醒筆者,這樣的模式相當簡單,只要在PC上安排完工作之後,把手機線與個人電腦連接起來,自動就會同步與充電,隔天再把手機線拔掉,帶著手機就可以達到個人工作管理的目的了。計畫要寫得清楚易懂可以由兩個方式著手,首先主旨的命名,要能由名稱一下就能連想出這件計劃的概要;其次是詳細資料,透過詳細的輔助資料,所有能夠幫助執行計畫的資訊都必須記錄下來。這樣就能達到清楚易懂的模式了。而計畫撰寫的時間最好是前一天晚上,就把明天的工作都安排好,有個基礎概念,如此一來,你將會發現有許多時間是無形中多出來可以讓你自由運用的了。
最後,總結一下,首先筆者認為一定要在身心滿足的情形下工作,這樣才能確保工作的品質及效率。而後身理需求首推身體健康,接下來心理需求首推睡眠品質困境的解決方式建議採用思維轉換,讓大腦自動幫你產生靈感,進而解決問題。而事情的優先順序我們建議越快能夠達成系統概觀的方式,就要盡力完成,跳過困難的部分,先完成大領域的事情。最後撰寫計畫的時候,計畫要清楚易懂的模式下進行,而且最好前一日就對明天的工作有所安排,避免到了每天早上,對於今天要做的事情都還是一頭霧水。這是筆者由失敗到成功的經驗,與各位讀者分享,也希望讀者能夠為我們這群軟體工人提出更好的生活時間管理建議,幫助大家在更好的優質環境中發揮潛能。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Python 日期與時間的處理

Visual Basic 6.0 (VB6) 程式語言案例學習 (10. 條碼列印程式)

寫作:波蘭文學習之旅:1-1. 波蘭文字母與發音(注音版)

Python 日期與時間的處理

Image

Visual Basic 6.0 (VB6) 程式語言案例學習 (10. 條碼列印程式)

Image

寫作:波蘭文學習之旅:1-1. 波蘭文字母與發音(注音版)

Image

數位影像處理:最佳化處理策略之快速消除扭曲演算法

Image

Visual Basic .Net (VB.Net) 程式語言案例學習 (06. 題庫測驗系統)

Image

用10種程式語言做影像二值化(Image binarization)

Visual Basic 6.0 (VB6) 程式語言案例學習 (04. 人事考勤管理系統)

Image

修復損毀的 SQLite DB 資料庫

Image

Visual Basic 6.0 (VB6) 程式語言案例學習 (07. 收據列印程式)

Image

Visual Basic .Net (VB.Net) 程式語言案例學習 (03. 場地預約系統)

Image